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山东法制报》五莲:街头法庭创新“3+”工作机制构建“三维”诉源解纷新模式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17日

《山东法制报》2023年4月17日

  近年来,日照五莲县人民法院街头法庭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建立“党建+、法庭+、互联网+”的“ 3+”工作机制,从横向、纵向、深向“三维”积极构建人民法庭诉源解纷新模式,为谱写社会和谐稳定新篇章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坚持“党建+”横向夯实法庭治理根基

  街头法庭将“党建+品牌”相结合,筑牢根基促进法庭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和谐诉讼、阳光司法”党建品牌,做到“三个结合”,即把党建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和谐诉讼” 注入党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宗旨;把党建与队伍建设相结合,使干警牢固树立“高效高质化解纠纷是检验党建工作重要标准”的意识;把党建与服务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干警走出法庭,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党建+企业”实现法企共建促提升。联合辖区石材行业协会、重点石材企业开展“暖企安商  诉源解纷”党建共建活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定期到共建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就推进法企共建、党风廉政建设等进行交流。“点对点”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及时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建立互带互助、联学联建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2022年以来,先后与 10家规模企业开展党建共建活动,走访企业30余次。

  “党建+文化”加强普法宣传促和谐。充分发挥法治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定期走进辖区企业、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同时邀请村民、学生、企业职工参加“法庭开放日” 活动,引导公民自觉尊法、 学法、 守法、用法,力促辖区形成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文明乡风。2022年以来,先后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0余次,组织“法庭开放日”6次,邀请500余人走进法庭。

  坚持“法庭+”纵向织密源头防护屏障

  街头法庭加强与辖区党委政府工作联系,积极争取辖区党委政府支持,将“万人成讼率”和“无讼村居”创建工作纳入社区目标考核。同时,推动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参与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创建工作。2022年以来,该庭辖区“万人成讼率”降为43.82/万人,“无讼村居”占比 73.26% ,力促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法庭+站所”实现多部门联动化矛盾。主动参与辖区社会治理,与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部门共同构建多元化解平台,建立纠纷调处点20余个,派专人提供法律咨询,协助调处案件,加强矛盾源头预防。2022年以来,“ 法庭+站所”共开展涉土地、劳资等纠纷联调26场次,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次。

  “法庭+村委会”实现诉前就地纾民困。建立法官与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联动解纷机制,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在各社区、村委设立诉讼服务点或法官工作室,通过巡回审判、下乡普法等形式,在田间地头就地化解纠纷。2022年以来,开展巡回审判8次,送法下乡30余次,运用非诉讼方式化解农村矛盾纠纷30余起。

  坚持“互联网+”深向提升群众诉讼体验

  街头法庭依托移动微法院平台,将网络庭审、远程调解等诉讼服务充分延伸。综合运用法院调解平台、统一送达平台、互联网科技法庭、移动微法院等平台,进行“云送达”“云庭审”“云调解”,方便当事人通过网络即可及时、便捷、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2022年以来,网上阅卷率、 文书网上生成率、网上送达率均达到100% ,互联网开庭率达到50% ,庭审直播50余起。

  另外,依托微信建立移动“微法庭”,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利用微信进行送达、调解、开庭等,实现线上直接答疑。结合案件特点和当事人知识水平,利用微信朋友圈开展普法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发布法庭案件审理须知、典型案例等,开辟法治宣传新阵地。 2022 年以来,通过“ 微法庭”成功处理案件 30 余件,其中调撤 25件,调撤率达到83.33% 。

  王义江  王阳

关闭

版权所有: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日照市泰安路55号 电话:0633-8782466 邮编:27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