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追忆红色经典 激励革命热情(张黎明)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13日

  从小知道井冈山,都是在课本上看到的,是在红色歌曲中听到的,还有就是在电影中了解到的。尤其在中学课本中学习到毛泽东主席那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巡故地,旧貌换新颜……”,现住读来依然历历在目,仍旧激情澎湃。从那个时候起,心中就有一种想去井冈山感受一下红军战士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那里到底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地方?

  之前,无论是从哪一种渠道灌输到自己的意识中的井冈山,都是那种红色的摇篮,革命的圣地,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丽的地方。

  当你真的踏进这一片土地,你眼里见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心里感受到的,却是一些催人泪下的,让心灵震撼的,在记忆里永远抹不去的,一个个充满血泪的生动的故事,让她一次次的撞击着你心灵深处最软弱的地方,使你泪流满面,更加激励着你的革命斗志!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里,有一个女战士的雕塑,腰里插有双枪,英姿飒爽!那是我们朱总司令的妻子——伍若兰。她的事迹,在电视中介绍过,在书中读到过。在敌人第三次“会剿”突围中为掩护朱德同志撤离不幸受伤被捕。受尽的酷刑,那“若要我和朱德脱离关系,除非太阳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的铮铮誓言还在振聋发聩!而在这一次井冈山学习中惊悉的细节是:诱逼不成,气急败坏的敌人把伍若兰的头颅割下,挂在赣州城头三天三夜示众。更为残忍的是:敌人惧怕朱德,将怀孕几个月的伍若兰剖腹取出腹中胎儿,剁成肉酱!为所未闻!听着讲解员低声的控诉,震惊之余,泪水早已挂满了我的脸颊……

  1962年3月,朱德同志重上井冈山,除饱含深情的留下“天下第一山”的墨宝,为红色井冈诠释了它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位重之外,只带走了几株“井冈山兰”!那是他老人家一生的挚爱,也是对伍若兰无声而深切的告慰!

  井冈山上的杜鹃红了,红遍了大江南北!那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建立到红军转移,历时两年零四个月,为此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共计有4.8万人,平均到每天就要牺牲56人!其中有名有姓的仅有15744人,更多的都是无名烈士,其中包括小井红军医院13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员,最小的只有十四岁,被敌人枪杀。井冈山,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追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时而泪眼模糊,时而感慨万千!追忆红色经典,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铭记历史,是要激励我们勇于工作,不断前进。激发我们的斗志,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砥砺前行!使我们的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才能使我们党的事业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向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