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转理念、转模式、转作风跨进新时代

来源:本院   发布时间: 2021年04月16日

  综合审判庭  刘笛

  冬去春来,寒暑更替。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秉承前辈的光荣传统,怀着对法律的敬仰,先后走上法官这一神圣岗位。而我有幸,在2019年的秋天怀着对新环境和新工作的忐忑与憧憬,走出校门,踏入法院大门。我从未想到,迎接我的第一份“礼物”是一颗熠熠闪光的法徽,它将在心脏跳动的地方陪伴我这短短几十年,我也将如同珍惜生命一样看待我们的责任。回望古老中国千年沧桑,历代封建王朝史书上,铭刻的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通行的是“衙门自古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普通的百姓,只能在渺茫之中盼望虚幻的青天。当新中国的朝阳荡尽污泥浊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我们人民法院担当者共同的承诺。如何实现这一承诺?我想,此次学习研讨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法院工作的新方向,提出了法院工作的新要求。

  理念关乎举旗定向。对于青年干警来说,我们在“举什么旗”上绝不犹豫、绝不含糊。“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只有牢固树立坚定明确的新时代司法理念,才能不断推动人民法院实现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更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刻把握法院工作的“政治属性”,始终牢记“政法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这个永远不变的根和魂,旗帜鲜明抵制“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擦亮人民法院政治底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坚持人民至上是司法工作的应有之义。坚持司法为民理念,深刻把握法院工作的“社会属性”,强化司法便民利民举措,推行网上立案体制机制,通过一站式服务让老百姓只跑一次,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追求,通过更加优良的行政审判工作,排解民争、化解民怨、保护民权、维护民利。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学会群众语言尤为重要,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及时有效解决矛盾纠纷,让“案结”的同时实现“事了”,切实做到定纷止争,让老百姓“胜败皆明、心服口服”。

  模式关乎谋篇布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部署,我们将在“走什么路”上更加清晰、更加笃定。高标准推进司法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积极创新办案模式,坚持“快”字入手,充分发挥铁路法院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优势,简化民事案件庭审流程,推行要素式裁判文书,程序简、庭审简、文书简,不断加快办案进度,缩短办案周期,开足马力实现矛盾纠纷快进快出,发挥青年干警优势,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裁判文书生成速度。坚持“优”字落脚,行政案件管辖改革以来,我院受理的案件数量激增,案件难度较大,案情重大复杂、双方当事人争议较大的案件由审判团队先行研究,定期召开法官专业会议探讨法律实务,研究串案、要案,保证办案质量。坚持“省”字托底,全流程网上办公系统使用以来,通过常态化操作培训,熟练使用网上阅卷、合议庭笔录生成、裁判文书生成、电子送达等功能,实现传统办案模式向无纸化办公办案革命性转变,让群众诉讼“省事”、法官办案“省心”、司法成本“省钱”,在更高、更快、更全层面上提升法院审判执行工作质效。

  作风关乎固本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司法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评价,影响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对于法院工作来说,作风建设远不止清正廉洁那么简单。厚植“亲民”作风,推动走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向当事人释法说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在我参与审理的一件民事案件中,切身体会到了承办法官为群众解忧,为群众着想的职业情怀。炎炎夏日,六十多位农民工的代表为了讨回他们的血汗钱诉至我院,承办法官足足做了三天的调解工作,核对账目、协商款项,最终他们带着得来不易的工资回家继续努力拼搏。这对法官来说可能只是几个案件,只是完成本职工作,而对老百姓来说,这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涵养“清廉”作风,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为我们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行为,学习反面典型案例,强化廉政意识,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持“务实”作风,发挥契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推动工作,克服小成即满、急躁冒进或固步自封的消极心态,学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无数白衣天使的担当与奉献,横下一条心,鼓足一口气,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干实事。

  即便历经千百年,法律先哲们的座右铭依然振聋发聩:“在这浩瀚的世界里,唯有两样东西与法官的生命同行,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而今,作为新一代法院人,站在依法治国漫漫征途的起点上,我们应当一次次仰望头顶那片灿烂的星空。在法治建设的风雨历程中,在新时代司法建设过程中,面对挑战,我们激流勇进;面对机遇,我们只争朝夕;面对任务,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必将用人民法官的威严,竖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用法律的荣光,为人民亮起一片更加灿烂的晴天!

关闭
版权所有:济南铁路运输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烟台路1999号 电话:0531-59589100 邮编: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