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守望初心 坚定信仰——争做燃灯继行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7月28日

  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考琳×麦卡洛所著《荆棘鸟》

  忆逝者 人生绝唱

  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的离开,引起了法律界乃至社会上无数人的悲痛与缅怀,更是获得了人们一致的、高度的赞誉与认同:“ 法治道路上的燃灯者”、“法官当如邹碧华”、“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一位法官更是如是叹息他的离去:“这世间真有楷模,让我辈有所皈依”。“他以一个法官的身份赢得了整个法律界的尊敬!如此哀荣,实属罕见。”每每读到他的事迹,我都不禁潸然泪下。改革不是闲庭信步,正如有人所说:“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改革之难,邹法官自是了然于心,但他没有选择“绕道走”,而是甘于担当、激流勇进。一如那传说中的荆棘鸟,在感受到荆棘刺肤之痛后,它依然选择让荆棘扎进胸膛,只为能唱出那最美的歌!

  刹那芳华,即是永恒。邹法官虽已离去,但他对法治信仰的忠诚坚守、对法治中国梦的义无反顾,早已化作那最曼妙的歌,深深触动无数人的灵魂,震撼着无数人的心!

  灯火常在,行者不孤。与其豪言壮语,不如躬身践行。对邹法官最好的追思与纪念,莫过于将他的精神内化为我们的一思一行,用我们的脚步助他实现未了的梦!

  省吾辈 初心渐负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掩卷拭泪处,羞愧心底生。

  我是一名80后,进法院工作已近十年,走上法官岗位已有六年。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跨出校门踏进工作岗位时,也是满满的自豪、激情与希望。几年拼下来,案件审结近千件,改判案不足五件,也较好的处理了几起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付出得到认可,干劲儿自然充足,对未来也更多了几分期待。

  然而,司法改革的雷声炸响了,法官员额、法官、法官助理成为同龄同事们工作之余热议的话题。随着部分法院的试点工作展开,同龄同事们对未来的焦虑越来越多,我也如彷徨的小舟,渐失了航向。在基层法院,老龄化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换个角度来讲,也就是80后之前的人,仍然是法官人员结构中绝对的“大哥大”。而且,老同志们也是蛮拼的,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班加点积极缩短办案期限。尤其在与基层当事人打交道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上,不得不使年轻法官暗竖拇指。现实面前,受员额之限,不仅助理审判员会被“就地卧倒”,就如已被任命法官几年的我,也必然面临着向法官助理的角色转变。在司法改革的缓慢推进中,我对未来着实没了底儿。

  司改前的迷惘,相信不会是个例。法院系统大部分的青年法官,都正处于这样一个彷徨期。青年法官们产生如此矛盾心态具有一定缘由,因为他们确实努力过、拼搏过、憧憬过。正如2014年山东省高院组织的“四心”工作法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一名年轻女法官对自己故事的讲述:因为一件案子非常紧急,需要她远赴外地出差,当时她尚在怀孕初期,本不宜远行。但她依然选择办案,使得案件顺利办结,可是她却与孩子差点无缘!年轻男法官也不例外,执行职务期间流汗又流血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多年来无怨无悔的付出,司改中如得不到期待的评价,心理的失衡便不足为奇。更有部分人甚至开始对职业选择的“初心”发出质疑,在坚守与逃离间徘徊与纠结。

  接火种 信仰弥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黑暗之中,看见一支蜡烛点亮,你会感觉到温暖和光明。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成为那根蜡烛,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邹法官如是说,更如是做,他用一生坚守法治信仰,最终成为当之无愧的“燃灯者”,向我们深刻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伟大。薪虽尽、火永传,他已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了无数继行者法治信仰之灯,照亮了无数法律人脚下的前行路!

  迷惘与彷徨?不正是法治信仰的迷失?!

  “不是时间在流逝,是我们自己在流逝。我们流逝了生命,获得了什么?”邹法官在一次演讲中如是问。初见这句话时,它仿佛瞬间幻化为一把利剑直刺向我的胸膛!“不是时间在流逝,是我们自己在流逝。”这犀利的语言正是一语中的,难道不是吗?十年弹指间,生命随着时间在指间悄然流逝,但逝去的又何止仅有生命与时间?身处“快时代”,我们已习惯于来不及审视便已被淹没在滚滚洪流中,极少去反思、去改变。然一朝驻足回首,才蓦然发现早已远离了初心、淡忘了信仰!诚然,时代的“快”仅是外在因素,主观思想的放松,才是根本,这也正是我们与邹法官的距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邹法官曾说:“人的一生,都有一个需要坚守的价值。理想的完满人格,应当是破除自我,将自己融入到人民中,融入到祖国的法治中。无我,党的事业不朽,如是我心。”“当我们把信仰看作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为信仰去付出我们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有所信仰,才能不被短视所伤;坚守信仰,才能不会迷失方向。我相信每个法官在选择这个职业的那一刻,心中都有一颗法治信仰的种子,只有忠诚的坚守,不懈的追求,它才能生根发芽,才能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走向神圣的法治殿堂。显然,与邹法官相比,我们远不够虔诚。于是在司改的挫折与考验面前,我们彷徨了、犹豫了,甚至退缩了。初为法官时的职业价值感在现实中已渐行渐远。曾看过一篇名为《关于“80后”法官职业价值观调查及对策分析》的文章,个人感觉文中对“80后”法官职业价值观的个别表述确实所言不虚,值得我们每个青年法官警醒和深刻反思。

  一灯如豆,足以明亮!幸亏有您,为时不晚!我们定会接过邹法官手中炽热的火种,点亮法治信仰那盏心灯,积极筑牢思想防线,脚踏实地、忠诚履职,将司法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勇担当 法梦共筑

  传说中的荆棘鸟,是执着、无畏的化身,为了心中唯一的理想或愿望毕生追求,不惜牺牲生命,因此又被称为世界上“最执着的殉道者”。作为一名法官,我甘愿做一只荆棘鸟,为了心中美好法治梦的实现,担当责任,不辱使命,让青春在奉献中燃烧。只是传说中的故事有些悲怆,而我,要做一只快乐的荆棘鸟。

  快乐的荆棘鸟,一定是对改革充满信心。

  司改从起步到今天,始终伴随着质疑的声音。有人称司改雷声大雨点小,也有人称司改是在走回头路。无怪乎《人民日报》在对“邹碧华现象”的评论中说到:“改革走到今天,碰到的全是‘硬骨头’,不再是人人击掌叫好的普惠改革。”

  改革的道路或许曲折,或许漫长,甚至带来阵痛。然凤凰涅槃,方能重生,若不改革,何来更好?我们应看到,司改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平正义,树立法治权威;法官员额制旨在追求法官精英化,提升法官尊荣感。这些不正是我们法官的职业追求和梦想?最高院周强院长在新的人大会议上所作工作报告中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要敢于打破各种利益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动自己的‘奶酪’,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向社会传递出了对司改壮士断腕般的决心与信心。因此,作为司改的参与者、见证者,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对质疑增强定力,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建言献策。正如邹法官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与其抱怨,不如怀着历史参与感做好手中的事。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就会完美一点。

  快乐的荆棘鸟,必是懂得愉快的担当。

  改革不可能不触及利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对切身利益减损带来的阵痛。与其在个人得失中纠结惆怅,不如脚踏实地、勤学苦练、扎实肯干,以优异的成绩展示实力。而且改革之后,进入法官序列就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先由长者为我们遮风挡雨,岂不更利于我们培养技能、厚积薄发?观念一转天地宽,不变的仍是我们对法官职业的深沉热爱和无悔追求!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我们承受的改革阵痛,是历史积弊消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次生效应”。改革之功,必然惠及千秋,其实就连我们年轻法官,也必将是改革的受益者。

  就让我们:安守初心,砥砺前行!

关闭
版权所有:济南铁路运输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烟台路1999号 电话:0531-59589100 邮编:250117